譚旭光同志1977年進入濰坊柴油機廠工作,從一線工人開始做起,腳踏實地,扎實成長。1998年開始擔任濰柴主要負責人,一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守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崇高責任,主動擔當振興民族工業的時代使命,將瀕臨破產的濰柴打造成為享譽全球的跨國裝備制造集團,創造了20余年銷售收入增長450倍、復合增長率34%的“濰柴速度”。企業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質量獎”“十大年度榜樣品牌”等眾多獎項。譚旭光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創業企業家”“意大利萊昂納多國際獎”“齊魯時代楷?!薄褒R魯杰出人才獎”、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最美奮斗者”等稱號,連續四屆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聽取了譚旭光同志對濰柴發展情況的匯報,作出重要指示:“濰柴十年發展,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沉甸甸的!”“凡是成功的企業,要攀登到事業頂峰,都要靠心無旁騖攻主業?!?019年5月24日,李克強總理視察濰柴,勉勵濰柴“打造面向世界、競爭力強、屹立不倒的質量、品牌和信譽,讓濰柴動力、讓中國裝備的動力奔騰不息!”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守共產黨人政治本色和崇高責任
譚旭光旗幟鮮明講政治,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團結帶領廣大干部職工,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堅定扛起振興民族工業的使命擔當,始終把企業發展與國家戰略、民族復興緊密相連,緊跟國家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敢于與世界強者競爭,傾力打造民族動力品牌。對自己和團隊始終高標準、嚴要求,在不同時期對領導干部提出“約法三章”“八不用”“四個永葆”等要求,塑造了積極向上的團隊文化,為全體干部立起了規矩和準則,打造了一支價值觀高度一致、有夢想、有激情、清正廉潔的鋼鐵團隊、虎狼之師?!凹s法三章”得到了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充分肯定,中紀委、中宣部、國務院國資委曾專門組織調研、集中宣傳,在全國國資系統發文學習。牢記社會責任,主動感恩回饋社會,引領帶動多家國內外知名配套企業落戶山東,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為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勇立潮頭、敢為人先,開創國企改革創新發展“濰柴模式”,打造了新時代國企改革的典范
1998年,面對瀕臨破產的嚴峻形勢,譚旭光領導濰柴實施大刀闊斧的國企市場化改革,大力推進人事、勞動用工和分配三項制度改革;破除鐵交椅、鐵飯碗、鐵工資,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薪酬能高能低”的市場化機制;干部由750人減到219人,在崗職工總數由13600人減到8000人。創造性提出并完成“三三制改革”,實現了主輔分離、輕裝上陣、健康發展。2002年行業內率先通過混改成立濰柴動力,并于2004年在香港上市,一步打通國際資本市場,成為全國內燃機行業首家在港上市公司。濰柴先行先試、率先一步邁入深水區、不斷消滅制約企業發展的“殘”和“缺”,實現了從計劃經濟下的傳統國企到市場經濟下的現代化集團的重大跨越,成為國企改革的成功樣本和實踐典范。2019年,將濰柴改革經驗導入中國重汽,激發了中國重汽發展活力。
心無旁騖、創新驅動,推動“中國制造”加速向“中國創造”邁進,實現了從奮起直追到并跑乃至領跑的歷史性跨越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房地產、金融行業的“高回報”誘惑,譚旭光帶領企業堅守初心、心無旁騖攻主業,最終“把發動機賣得比房地產還掙錢”。始終將科技創新擺在核心位置,堅持科技引領、創新驅動,全力打造“自主創新+開放創新+工匠創新+基礎研究創新”四位一體新科技創新體系,矢志不移挑戰全球一流。近十年發動機研發投入200多億元,瞄準產業技術前沿,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引領中國裝備掌控核心技術、邁向世界高端。在中、美、日、德、意、法等國家建立了全球協同研發創新基地,擁有了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等眾多頂級創新平臺。提出“以我為主、鏈合創新”的創新理念,與德國博世、奧地利AVL、清華大學、斯坦福大學等全球知名院校和企業建立深度合作,牽頭成立國際技術創新聯盟,構建輻射全球、貫通全產業鏈的創新生態圈。堅持全球化、市場化引才,先后引進300多名海內外高端人才,構筑了全球人才聚集高地。率先自主研發國Ⅳ、國Ⅴ系列發動機和ECU電控系統并實現產業化,打造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動力心”,改變了我國重型卡車缺少“中國心”的歷史;牢牢掌握商用車核心技術和資源,領先國際同行業12年推出全球首款商用車動力總成,徹底破解了我國缺少重型動力總成核心技術的困局,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商用車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譚旭光作為第一完成人的“重型商用車動力總成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國際視野、開放發展,在“一帶一路”叫響中國制造“濰柴”品牌
譚旭光帶領企業以世界眼光搶抓發展新機遇,以全球視野提升發展新境界,圍繞企業急需、行業高端、技術瓶頸,面向全球找標桿,面向全球整合資源,推動企業完成全球化布局。先后投資并購法國博杜安、意大利法拉帝、德國凱傲和林德液壓、美國德馬泰克等國際高技術企業,投資美國PSI、英國錫里斯、加拿大巴拉德公司、德國歐德思及奧地利威迪斯等,掌握了高端液壓、大缸徑高速發動機、低排放天然氣發動機、高功率密度發動機、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氫燃料電池、新能源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打破了國際上對我國高端工程機械液壓動力總成、大型農業裝備CVT動力總成、大型礦車動力等技術壟斷,為我國經濟建設和國防工業補齊了關鍵技術短板。在印度、緬甸、埃塞、白俄羅斯、俄羅斯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施當地制造、技術輸出和國際產能合作,推動中國制造走向全球,濰柴品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海外收入占集團營收比例超過40%,并購海外企業全部實現盈利。
節能減排、綠色發展,在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和轉型升級中勇擔時代責任、做出突出貢獻
領導企業在行業率先推出國Ⅲ—國Ⅵ排放發動機,至少提前2年做好技術儲備,持續提供更為低碳環保的、能滿足更高排放要求的柴油發動機產品,推動行業環保升級,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充分彰顯了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社會責任和擔當意識。成立研發共同體、應用共同體,打造濰柴卡車動力總成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積極推動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共享、協同創新,推動行業整體技術水平提升。擔任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會長十年間,主持起草了《關于加強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以國辦 發〔2013〕12號文件下發,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不爭第一就是在混、一天當兩天半用,在持續的造夢、追夢、圓夢中不斷跨越
譚旭光將夢想和事業看得比生命更重要,時刻保持危機意識、憂患意識,以“一天當兩天半用”的效率追趕世界一流,帶領企業放眼世界找對手,挑戰全球爭第一,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干到極致。在每實現一個目標后,譚旭光就會提出更具挑戰性的新目標。2002年提出要將發動機做成中國的“英特爾芯”;2007年首次提出要進入世界500強;2013年提出要打造百年濰柴,永葆基業長青;2017年提出要打造受人尊敬的國際化強企,確立了“到2020年傳統業務要超越世界一流水平,到2030年新能源業務要引領全球行業發展;2025年收入達到1000億美元,2030年收入達到1萬億人民幣,各主業核心業務進入全球前三,穩居世界500強前150位,打造受人尊敬的國際化工業裝備跨國集團”的奮斗目標。